热点时评
善听群众怨声
时间:2014年12月10日信息来源:不详

群众满意是评价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群众不满意、有反感,就会有怨声。正确对待群众怨声是一门学问,善于从中获取真经是一项重要能力。

从怨声中明辨是非。怨声不好听,但这种原生态的想法却是对时弊的直言。怨声可能是如实地反映了问题,也可能是不满情绪的发泄,甚至是恶意的瞎编乱造,这就要有灵敏的洞察力和辨别力,注意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怨声中分辨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颠倒黑白,哪些带有善意,哪些带有恶意掌握真实情况,以便指导工作开展。如因沟通不畅,信息不公开透明,引发群众怨气,更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切不可掩过饰非。听不到或不想听怨声是不正常的,多听并在听之后有所思所悟,才是正常的。

  从怨声中发现问题。群众发出怨声,足以证明公众对这一社会问题有不堪忍受之痛,正是民意的最好体现。一句小小的抱怨,反映的可能是比较大的群众意见或社会问题,要善于窥一斑而知全豹,从一字一句中,洞察整个社会面上存在的大问题。群众一句无心的抱怨,可能是长期堆积的矛盾反映,随时可能成为火山口,及时发现并解决,就会避免更大的问题出现。同时,群众的怨声,折射出了单位的不作为、个人的“为官不为”,应自觉去查找去克服。

从怨声中反思整改。怨声同样是公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体现。听到了怨声,就要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认真对待。如果问题确实存在,那么就要认真反思为何存在,该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果怨声是无中生有,那也要有“骂骂无妨”的大度,不能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群众对公共政策和工作成果的监督,是反向督促和激励改进工作方法,凡是关乎民生与发展的问题,讲的是群众观、政绩观,要尽最大努力给公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群众的怨声,说明群众还对我们改进工作抱有希望,一旦变成了沉默,或许比骂声还要可怕。要把怨声当作良药, 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把逆耳之言变成美言,转作风改方法,善听怨声就会减少怨声。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