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论坛
新时代人才激励要坚持“三变三为”
时间:2018年06月19日信息来源:不详

 

新时代人才工作事关国家兴衰和前途命运,离开人才谈国富民强和共产主义,势必落下“对牛弹琴”笑柄。现行体制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个方面人才发展,如何激励干部职工发挥应有作用呢?落实好“三变三为”乃重中之重。
变“厚薄”不分为实绩至上。对于年轻干部来说,工作实绩是他们自身价值的根本体现,新时代要按照中办《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要求,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坚决杜绝工作上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不良现象发生,彻底根治“定向培养”、“排资论辈”、“填塞补位”、“轮流优秀”、“曲线提拨”等突出问题。单位要采取“浸入式”培养和“压担式”历练相融合,通过上挂下派、人员交流、驻村到点等方式,多岗位、多角色、多阶段考验年轻干部,突出对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的考核,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改进年度考核评价机制,推进平时考核,构建完整的干部考核工作制度体系。体现差异化要求,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改进考核方式方法,调动和保护好各区域、各战线、各层级干部的积极性。完善政绩考核,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防止不切实际定目标,切实解决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突出问题。强化考核结果分析运用,将其作为干部评先评优、选拔任用、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确保实绩至上评价考核常态化。
变依赖机关为倾斜乡镇。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磨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长期以来,有些领导干部一味固执己见,说什么人才出自“机关里”,忘记自己乡村干部出身的奋斗历史,殊不知每个人才都来自农村,成长于群众。究其实,对地方而言,新时代要健全完善干部选任机制,统筹考量干部“配置率”和梯队“衔接度“,鼓励年轻干部在单位内部或部门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坚决遏制“人才个别人说了算、庸才少数人做了主”弊病盛行。由此可见,把一线艰苦环境工作经历纳入干部任免“优先条件”制度,这既是新时代党中央人才使用的指导思想,又是普遍基层干群“民心所向”,人才使用要向脑体并用、环境恶劣、危害健康的特殊岗位找先进典型,把党性优良、踏实肯干、敢于担当之干部大胆地推选出来、使用起来。当然,也要加强不挪位、“走出去”干部双重实绩管理,将“干事”成效与选育培养紧密结合,把那些闭嘴巴不跑腿、有唱功没做工、只揽权不担责的干部坚决剔除出后备人才队伍,正式告别“选而不用、用而不精、供需脱节”的历史,从根本上提升干部队伍整体为民服务本领。
变毛遂自荐为“伯乐识马”。制订硬性规定,由单位牵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才发现、培养、推荐、使用工作。要变毛塞自荐为伯乐识马,跟踪记录“一线”干部成长历程,始终把突出特点、倾向优势、侧重贡献的原则,始终把目光聚焦在群众服务质量上,特别关注那些长期任劳任怨、担当有为、锐意进取的好苗子。推荐人才要走出机关、走进乡村,到田间地头考察为民办事能力,听服务群众口碑,看平时、重关键、找特色、挖潜力,让整个干部队伍评价初具端倪。对特殊人才,要坚持“人才必选、选中必用、用到必对”的原则,不拘一格从站所部门、乡镇机关、国家企业、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一线单位推荐对象,根据需要将人才分作管理、技术、科研、写作四类,统一编入组织人事部门人才数据信息库,视实际情况“轻、重、缓、急”统一调配干部岗位,确保人才发现率、使用率、重用率均达到百分百。对“稀缺人才”来说,还要根据“人随事走、岗由事定”的方针,坚持“哪里重要、哪里紧缺、哪里使用”的原则,必要时打破部门、身份、年龄、性别、民族、区域等界限,实现新时代人才工作趋势最优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