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教育
假“钦差”赵锡永诈骗案对领导干部的警示
时间:2013年12月02日信息来源:不详

    2013年春节后,一个冒充国务院研究室司长的骗子赵锡永在云南行骗案件浮出了水面。随着案情不断披露,云南一些地方领导弄得很是尴尬:当其时,或热情接待,或积极推荐,或相谈甚欢,他们在与赵锡永打交道过程中的表现成了街谈巷议的笑柄。更让相关领导难堪的是,随着事件发酵,关于受骗的损失、领导干部为赵锡永“背书”的传闻与猜测也煞是热闹。近日,随着赵锡永被捉拿归案,这起现实版的“钦差大臣”行骗故事总算是告一段落。
  回望这起“荒诞剧”的发生发展过程,记者认为赵锡永诈骗案对领导干部有三方面的警示。
  一是领导干部在对外交往中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平易近人是领导同志的优点,密切联系群众更是应该倡导的工作作风。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公权在身”特点和社会上“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领导干部的交往中可谓有“毁誉忠奸”和“财产万千”,必须保持必要的警惕。从近年来暴露出来的假冒官员行骗案件看,往往是骗子从一个官员处找到缺口,骗取到信任后,再由这个官员向其它官员推介,形成“混迹官场”的“场”或“势”,从而罩上“官”环,击鼓传花行骗。目前所知的赵锡永诈骗案的案情也是如此:2012年4月,昆明云内动力公司负责人与赵锡永在一专研讨论证会上认识,轻信赵锡永是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在未认真核实赵锡永身份的情况下聘用赵锡永为云内动力公司顾问,并帮助与昆明理工大学、昆明市政府接洽,为赵锡永行骗铺路搭桥提供方便。据悉,昆明市监察局已决定对云内动力公司负责人进行问责。
  二是领导干部在决策行事中必须秉持平常心。与赵锡永同台出席高端论坛,座谈听取赵锡永“把脉问诊”,下文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做好赵锡永一行的考察接待工作……随着赵锡永诈骗案的暴露,此前与赵锡永的“交集”让相关领导很是难堪。本来,赵锡永的骗术谈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是破绽很多比如,自称什么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这犯了常识性的错误:国务院下属只有国务院研究室、发展研究中心,压根就没有政策研究室这个机构;非领导职级里处级有调研员,厅级有巡视员,何曾有副部级巡视员之说。加之赵锡永对外公布的头衔变来变去,从常识判断也能看出其问题。分析受骗过程,不容回避的是有些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存在以下心理,一是着急于求成,希望能整合资源,促进地方发展; 二是抱着礼多人不怪的心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三是对上级机关多少有些仰视心态,缺乏平等交流的平常心。可喜的是,在赵锡永装得比真领导还像领导的时候,云南相关领导以常识判断是看出了蹊跷,最终让赵锡永原形毕露。
  三是领导干部在媒体应对能力有待提升。赵锡永行骗久矣,历时三年多行骗多个省,但为何在云南的炒作声势最大,引发的传闻最多,分析下来,至少有两个主要方面的教训:一是在国务院研究室致函后云南省有关部门不当转发给一些媒体提供了炒作空间;二是在媒体关注后相关涉事方奉行“驼鸟政策”不予回应,使各种猜测不断发酵,谣传“更高领导推荐”、“损失巨大无法回应”,即使到真消息发布后社会一些人仍表示怀疑,使云南的形象受损不少。事实上,这些传闻完全是谣传,没有根据。这个过程深刻警示: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格局中,领导干部必须提高媒介素养,提升媒体应对能力。这也是提升执政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