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先锋
抗美援朝老兵刘盛爱:瞒着家人去参军 用军魂铸青春
时间:2020年07月27日信息来源:不详

image.png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铿锵有力的战歌,曾鼓舞百万志愿军指战员奔赴战场,激励了一代中国青年为“保祖国,卫和平”而英勇战斗的伟大壮举。刘盛爱老人就是这百万赴朝战士中的一员。回忆往事,刘盛爱老人还清楚的记得当初在赴朝的火车上,满车战士慷慨激昂的样子。

 

1952年,19岁的刘盛爱读完高小后,回到了当时的武冈县白竹乡当乡长。那一年,由他负责送乡里20余名年轻人去县城应征体检。然而遗憾的是,这20余名年轻人都因各种原因没能如愿留下,年轻气盛的刘盛爱不愿就这么空手而回,提出自己也要报名……就这样,刘盛爱成了当年乡里唯一留下的新兵,并当即留在了县城武装部参加新兵集训。

 

当唯一的独子成为军人,并将奔赴战场的消息传到刘盛爱父母耳里时,刘盛爱已经在去往广东某军区的路上了。19531月,刘盛爱在部队主动请缨要求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赴朝前夕刘盛爱这才为父母寄去了第一封信:“经此一去,不知何年,你们身体尚健,还可下地种田,但国家现在正是需要我的时候,我应召入伍在部队很好,不用挂念……”(经老人口述回忆)。信寄出去的第二天,刘盛爱便随部队开赴朝鲜,进入抗击美帝国主义战争的最前沿。

 

入朝后,刘盛爱被编入解放军387部队402团,负责战备物资保管、军械统计保养等后勤工作。冬季的朝鲜天气特别寒冷,为保证枪械在作战时能随时开火,最大程度的消灭敌人,刘盛爱同志每天都要对库存的枪械进行保养,对子弹进行统计。为擦拭好枪械,刘盛爱脱下手套,把枪械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拆下擦拭一遍并组装好,往往一把枪还没装好,手已经冻僵了,因为擦拭枪械,刘盛爱的一双手长期冻伤,开裂,现在还留有冻伤的痕迹。因为刘盛爱的尽职尽职,其所在的连队多次被评为备战先进单位,受到部队首长好评。谈起这份工作刘盛爱老人说:“战前备战,做好我的工作,就是为杀敌做准备,我不能出错,一旦出错,失去的就是我战友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做好自己的工作,否则愧对关心爱护我的部队。”

 

image.png

 

虽然双手因为擦拭枪械常年红肿,但是作为团里少有的知识分子,替战友写信和念信的活,刘盛爱来者不拒,因为他知道这一封封信,就是战友们的每一次浴血而归的信念。“因为我的字写得好,还会帮大家读报纸和书,当时6班的班长和指导员说要把我从5班调到6班去,还被我的班长董树春给拒绝了。”刘盛爱老人说,班长董树春拒绝自己调班,并不是因为自私,因为没过多久,董树春就和指导员申请,调刘盛爱去做文书的工作,并负责连队的宣传工作,“当时我要走的时候,他给了我20块钱,那时候他一个月的补贴才14块,他说我字写的好,有文化,在新岗位上不仅要给班上的人鼓舞作气,还应该积极向上去队里去团里干,让大家都能感受我们解放军的士气。这钱是给我买笔的,不收也得收!”刘盛爱老人说:“班长是个耿直的山东汉子,他当时放下钱就跑了,我想去追,但那时候队里响起了炮声,大家都警备起来了,再到后来,直到我退伍,我们再也没有见面交谈过,只听说他调往了其他部队,这辈子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刘盛爱老人的眼角多了一丝泪光。

 

在部队服役4年,因表现出色,刘盛爱老人受嘉奖4次,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所在连队指导员的介绍下,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4月,刘盛爱光荣复员,回到了当时的武冈县浪石大队任村支部书记,带领全体村民开荒山,挖渠道,积极投身到生产建设中。“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刘盛爱为尽快挖通引水渠道,带领社员群众吃住在工地上几个月,渠道不通,不入家门。但渠道修通后,刘盛爱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着社员投身到大水江水库的建设中,这一去又是三个月。1975年至1984年,政府大建设时期,刘盛爱被组织委任武冈县米山公社煤矿党支部书记。为完成目标任务,刘盛爱同志一手抓安全生产,一手抓煤炭产量,与工程师、挖煤工人深入煤井,勘探煤炭储存量,督促工人挖煤,为国家建设能源供给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小时候对父亲的印象永远是不苟言笑的脸,和军令似的语气,以及难得一见的背影,但是所有人都告诉我,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名上过战场扛过枪的战士,所以即使他很少陪伴我们兄妹三个,但他的一言一行都在鞭策着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刘盛爱的儿子刘小威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刘盛爱老人用自己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事迹诠释了一个抗美援朝志愿兵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赤子情怀,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冲锋在前,享受在后,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先锋模范作用。

 

image.png


(作者:邹叶琼 谭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