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用典型
淡泊明志 笃行致远--记武冈市人民法院大路坪法庭庭长唐少勇
时间:2021年02月05日信息来源:不详点击:0


1994年8月,刚刚从湖南省司法学校(现湖南师范大学)法律系毕业的唐少勇被分配到武冈法院工作,时任武冈法院院长朱理喻亲自把他送到了他的第一个工作地--荆竹法庭,从繁华省城回来的他原本满怀憧憬,可当时去荆竹坑坑洼洼的路立马把他拉回了现实,八年扎根基层的生涯就这样开始了。

从武冈城到荆竹的路没修好,没车也不方便频繁往返家里和法庭,唐少勇于是以法庭为家。当时的法庭工作、生活条件均十分艰苦,法庭连自来水都没有,更别提公务车辆了,新民事诉讼法没出台前,法官需要自己调查案件事实,唐少勇于是跟着当时的法庭庭长徐享乐一起徒步爬山越岭、走村入户去了解每起案件真相,很快,唐少勇便对荆竹镇地理环境了如指掌。领路人徐庭长对工作热情、严谨、细致,工作有年计划、月部署、周安排,对待当事人富有耐心、同情心,不仅如此,他还坚持每天学习,这些美好品质慢慢影响了唐少勇,并在唐少勇身上传承了下来。

 

活到老学到老的践行者

从高中时代起,法官梦便在唐少勇心中扎根。梦想实现后,他又希望通过过硬的专业本领给人民群众带来公平正义,所以在浮躁的环境中,他能静下心来,潜心学习研究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等更新那么快,必须要持续不断地学习,才能把握准案件的法律适用关”。2017年,唐少勇主持民二庭的工作,除了自己坚持不间断学习外,他还带领民二庭全体干警在每周五的下午学习新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确保大家法律知识储备常更常新。主动学习之余,他爱思考、总结,工作起来很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因此从派出法庭到民一庭、再到民二庭、执行局,唐少勇总是能很快就适应新的岗位,并在新的岗位上不断取得突破。2018年,武冈法院向“基本解决执行难”全面开战,为充实执行队伍力量,唐少勇从民二庭抽调到了执行局。尽管在法庭也做过执行工作,但此时执行非彼时执行,此时执行工作处于大改革前夕,各基层法院还在琢磨探索如何使执行工作信息化、规范化,以大幅提高执行工作效率。作为执行“新手”,为了更好地厘清执行改革究竟要怎么改以及往哪个方向改,唐少勇于是在工作之余钻研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主动走出去向走在改革前线的兄弟法院取经,很快,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执行改革顶层设计的意图,改革思路也逐渐清晰。其后,他便挑起了起草武冈法院执行工作改革方案的重任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2018年,因在执行工作中表现突出,被院里授予了“特别贡献奖”,2019年,被邵阳中院评为“全市法院优秀执行员”。

 

巧妙化解矛盾纠纷

“解决矛盾纠纷时,不能一个角度孤立地看问题,不仅要看法律,还要看社会,不仅要看到当下的问题,还要能想到将来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唐少勇和团队成员交流工作心得时说道。得益于平常喜欢思考钻研,唐少勇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常常会跳出问题看问题,也因此总能另辟蹊径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在法院,大多数相邻纠纷案件很难做到案结事了,这类案件的当事人往往积怨较深,相邻纠纷只是引爆矛盾的导火索,如果一纸判决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还可能将矛盾激化,而唐少勇正是通过动态地、多角度地看问题,从而化解了不少经手的相邻纠纷。还在荆竹法庭时,两个当事人因为屋前屋后排水问题争执不下闹到了法院,由于被告不准原告修排水沟,原告屋后积水排不出去,经多次调解被告也不肯让步,在再次现场调解陷入僵局后,唐少勇转变了思维方式--水不一定要经由排水沟排出去,应该还可以通过别的什么方式。唐少勇经多方论证发现在原告宅基地下挖涵洞排水的方法可行,这一提议得到了原、被告双方的认可,这起相邻纠纷很快得到平息。2016年,家住老城区的原告因不满邻居整修房屋时材料堆放占用了其前坪部分空地而将邻居诉至武冈法院,请求法院排除妨害,唐少勇看过现场后发现原告的房屋也已很破旧,以后大概率需要整修,而原、被告房屋紧挨在一起,被告整修房屋的材料也无其他合适的地方可堆放,看到这一点后,唐少勇告诉原告:“以后你整修房子也需要占用对方的地方,你现在不给予邻居方便,等你要整修房子的时候,对方也不会给予你方便!”唐少勇的一番话点醒了原告,让他不被一时情绪蒙蔽而只关注当下的问题,最后原告主动撤诉,一场相邻纠纷圆满解决。

 

工作细致 待人谦和

出身于农村,唐少勇对普通群众有着天然亲切的情感,加上当时吃住在法庭,每天和老百姓打交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少勇对老百姓的感情日益深厚,对待他们,唐少勇始终怀着谦和之心,尽其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在法院的前沿阵线基层人民法庭,每年碰到最多的两类案件就是离婚纠纷和民间借贷纠纷。唐少勇深知,家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社会才会安定,对于离婚案件,唐少勇本着“宁拆一桩庙,不拆一桩婚”的原则尽量调和,不少离婚案件的当事人经调解和好后感情一直十分稳定,到镇上赶集碰到唐少勇,还会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对法律事业的追求和对群众的朴素情感,让唐少勇能够在坚守中苦中作乐,甚至乐不思蜀。“把每个案子办好,当事人满脸怒气地走进法庭,最后能高高兴兴地走出法庭,就很有成就感”,唐少勇如是说。为了能更好地开展矛盾化解工作,在送达开庭传票等法律文书时,唐少勇总会做到“三问”,即问当事人、问当事人的邻居、问当地村干部,做到开庭前对案件基本情况心中有数,开庭时通过巧妙询问,将麻纱似的纠纷抽丝剥茧,找到矛盾产生的根源,然后通过背对背调解使得纠纷平息,法庭一半以上的纠纷就通过这种方式得到了化解。2005年,唐少勇现场督促一起相邻纠纷案的强制执行,被执行人为了节约费用,自己动手修堡坎,唐少勇看见了,就动手和被执行人一起修,花费了三个多小时才把堡坎修好,事后,被执行人对唐少勇的举动既感动又感谢:“唐法官真的是没有半点官架子”。

 

勇于尝试、挑战新事物

已近知天命的年纪,唐少勇对新兴事物一直保持着“可以试一试”的心态。在执行规范化、信息化的过程中,执行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不仅如此,执行中还引用了不少高科技装备,面对骤变,不少同志刚开始抱有抵触情绪,可唐少勇却跃跃欲试,他道:“别的法院通过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也可以试一试”。于是唐少勇不仅自己身先士卒尝试新的执行方式和高科技装备,还带领、帮助团队人员适应新方式和使用新装备,慢慢地,在他的影响下,团队里干警越来越熟悉和习惯运用执行新方式和使用新装备,在这过程中,唐少勇团队也创下了不少第一,比如第一个尝试网络司法拍卖,第一个尝试对外委托事项,第一个尝试使用移动执行app,第一个尝试使用单兵作战仪,这一个个第一次尝试不仅推动了武冈法院执行信息化的进程,更让唐少勇所带领的执行团队结案率两年来稳居全局第一。

斗转星移,尽管时间褪去了他刚来法院时的稚嫩模样,但他平和、笃定、爱学习钻研的劲儿却始终未曾改变。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他就像美酒佳酿,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发酵,变得愈发醇厚和甘甜。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