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健全党员教育工作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3年12月02日信息来源:不详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日趋完善和发展,党员流动性日益加强,党员成分、生活环境及思想意识形态更趋向多元化、复杂化。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如何健全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我们当前党的建设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我市党员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武冈市现有基层党组织1071个,其中党委47个、党组45个、党总支15个、党支部1009个,“两新”组织党组织60个,党员29096名。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建设这个根本,根据新时期党员队伍的新变化、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有效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以市乡党校为主阵地,优培优育强素质。党校是党员教育的主阵地,理论制高点。一是广开渠道,构建“大培训格局”。以全员轮训、提升素质为目标,坚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培训,努力让每个党员干部都有学习的机会。组织部调训的党员干部,走计划办班的路子。市级部门的党员干部,走委托办班的路子。对乡镇党员干部,走联合办班的路子。对企业党员干部,走校外办班的路子。对党委中心学习组走专题讲座的路子。近三年来,共开设科干班、中青班、团干班、党外干部培训班等主题培训班56期次,培训党员干部9700余人次。先后邀请了武汉大学教授周叶中、清华大学历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廖名春等知名学者前来市委常委中心学习组讲学。二是创新教学方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首创领导干部双休日点单式党课,每周星期六、星期日对全市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批次进行集中辅导。市委党校根据新形势新要求,选定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党性党纪党的纯洁性教育、干部心态教育、礼仪教育、武冈历史等35个专题,辅导教师均为中央党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湖南省委党校、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城市学院、邵阳市委党校的知名专家和学者。每个党员干部根据各自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特点,从中自主选择专题。两年来,先后举办15个批次的专题培训,共2500人左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行案例式教学,增强学员互动性。每个主体班培训都要求学员必须制作一个自己在工作中亲历的案例,至少站一次讲台。其中“加快把我市建成湘西南中心城市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做好农村群众工作的几点思考”、“应急事件成功处理的技巧”等学员的讲课案例不仅受到学员的好评,还被市委党校作为优秀教学资源长久保存。三是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将学习专题和分管工作结合起来,先后邀请了 11个市委常委、15 个部 门、5 个乡镇领导干部到党校上课,实现了中高层实践与具体实际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推动工作。
    2、以党内教育为主手段,坚定信念提境界。一是坚持落实基本制度,增强党性观念。近年来,我市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党内生活制度,全面推行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等制度,促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特别是加强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制定了“三不开”原则,即征求意见不符合规定不开,谈心交心不到位不开,党员市领导、督导组成员不到场不开;会中提出“三不”具体要求,即不藏短,不做老好人,不言过其实,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会后做到“三明确”,狠抓整改落实,即整改措施明确、时限明确、责任明确,确保民主生活会不走样、不变通,真正达到形成共识、增进团结的目的。二是重点抓好“问题党员”转化,纯洁党员队伍。针对少数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但又达不到党纪处分的“问题党员”,由组织上实行诫勉谈话,党支部委员与“问题党员”结对帮扶转化。近三年来,通过组织谈话、集中学习培训、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等形式,先后对1100多名党员进行党性再教育,有效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3、以实践活动为主载体,创先争优树形象。在党性教育主题实践活动中,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提升了思想境界,凸显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市党员干部强化了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这个中心,积极谋划发展大局,千方百计改善民生,争取项目资金25亿元,落实为民办实事项目128个,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8.2%。二是深入开展“戴党员徽章、亮身份、作表率,创先争优促发展”活动。全市党员自觉佩戴党员徽章、亮明身份,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各自的岗位上争先进、创一流,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性和引领作用。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刊发了我市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做法&mdash;&mdash;《亮出身份作表率,创先争优促发展》,并在全省创先争优推进会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开展“四自两评”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改进现有的民主评议党员方法,推行党员自设岗位、自定职责、自主参与、公开承诺、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测评,为无职党员提供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三是扎实开展“知足感恩、爱岗敬业”心态教育。通过开展“扪心三问”大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巡回演讲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理性平和、奋发进取的阳光心态,弘扬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正气。
    4、以远程教育为主平台,学用结合促发展。近年来,我市以远程教育为主要平台,狠抓农村党员经常性教育,开展理论知识、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485个村村村建立了远教站点,定期开展培训,定期开展督查,创建远教示范乡镇、示范站点210多个,不断提升了农村党员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涌现出1200多名致富能人和近350名致富带头人。针对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知识需求,开展“一人学一技”、“创新社会管理”、“基本政策法律下基层”等活动,发放各种资料11万册,举办专项培训260多场次。
    二、当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从目前情况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当前,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工作一般,要求不高;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个别支部书记有重业务轻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想,认为发展党员和抓经济工作是硬指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软任务,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置,致使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起色不大。
    2、党员教育管理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形势。一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与业务工作不在一个层面上,直接导致党员教育工作受到漠视、忽视、轻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由于监督职能缺乏,教育管理考评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考核缺乏硬指标和硬任务,工作职能落实不佳,缺少应有的抓手。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缺乏统筹安排,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各个职能部门、各个组室
    3、党务干部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热情不高。大多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更多地把自己当作行政管理者,很少从党员身份的角度看待自己,没有履行双重身份的责任,党要管党的基本责任没有落实到位。大部分党务干部是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承担较多而繁重的业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无时间、无精力去抓党支部建设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4、党员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个别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形式不灵活,活动多数是学习文件,读读报纸,一人念、大家听,一人写、大家抄,形式单一、枯燥,仅满足于超前性不强的简单政治说教,政治学习替代党日活动。在工作中,继承不够,创新不多,对支部党员干部的教育监督职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致使部分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化,作风不实。
分析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少数基层党组织没有认真履行教育管理党员的工作职责,工作可有可无,时紧时松,制度不严,措施不力,对党员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置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二是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探索不全面。有的党组织面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新形势,找不准管理定位,不能结合党员层次、行业、群体特点有针对性进行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缺乏吸引力和灵活性。三是对党员教育管理制度建设不够重视。有的党组织没有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不健全。四是有些党员受市场经济条件下消极因素影响,放松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三、创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体系的对策
    一是实施“大整合”,科学开发党员教育培训资源。全市一盘棋,将阵地、师资、教材等党员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大整合”,以适应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的需要。要在充分发挥市、乡党校的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基础上,构建覆盖全市、分工合理、确有作用的党员特色教育培训基地网络。具体的设想是构建“三三一”教育培训格局:开辟 “三个课堂”,即建立以市、乡党校为主阵地的“政策理论课堂”,以乡镇农校、劳动保障就业培训中心、中职中专学校为主导的“技术技能培训课堂”,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手机、电视为主渠道的“现代信息课堂”。打造“三类基地”,即选取全市知名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打造“产业实践基地”,运用革命传统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利用法院、看守所等打造“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创建一批“示范点”,即发现发展一批农村文化大户、党员远教科技示范户、党员中心户打造“党员教育示范点”,用身边的人教育人带动人。组建联合党校,拓展城乡互动、党组织互促、党员互学的党员教育培训平台。在城乡党组织间开展“结对共建、结对教育、携手共进”活动,依托农村、社区内单位、企业、学校宽裕的会议室、电教室资源,组建跨区域跨领域联合党校,互动互促互学,弥补农村、社区党员教育培训场所不足。深入开展“学习型武冈”主题实践活动,争当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重点建立健全集体学习、培训、调研、考核、学习成果转化等相关制度,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优良学风,联系实际自觉学习。整合师资,打造一流教师队伍。由市委组织部牵头抓总,采取组织选定、外地聘请、部门联动等形式,重点突出整合优化党政干部、民间人才、专家学者、大学生“村官”四种师资资源,建立党政干部师资库、乡土人才师资库、专家学者师资库、大学生“村官”师资库,开展技能培训、文化辅导、政策宣讲等教育培训。
    二是开展“大培训”,务实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法。结合不同党员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积极开展以形式活、内容全、载体实为特点的“大培训”,着力提升教育培训的质量。分类施教,实行划片集中与分散组织相结合,培训形式求活。根据农村、社区、企业党员实际,一方面,针对培训难集中特点,在培训范围上,打破基层党员教育“各自为政”的传统做法,将支部“小集中”与片区“大集中”紧密结合。如在农村,按照“就近、方便、优势互补”原则,在全市划分出数个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片区,依托具有辐射能力的先进村的会议室或学校、企业、党校等场所,按照“四有”(有产业特色、有基地实践、有实地参观、有实验示范)要求建立特色培训基地,实行划片集中教育。另一方面,针对时间难安排特点,打破基层党员教育“一锅煮”的传统做法,将“分层次”教与“分类型”学紧密结合。在培训对象上,重点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培训,依托市委党校,每年举办一次村、居、社区主干联合培训班,并将大学生“村官”一同培训。在培训时间上,因党员职业、身份不同区别对待、区别要求,如在社区实行离退休党员白天学、经商党员晚上学、在职党员周末学等;在农村利用春节返乡或农闲时节,开展农村党员春训、冬训集中培训;在企业建立“自学为主、分组集中、学时累计”的培训新模式,解决企业党员工学矛盾。在授课方式上,通过“移动党校”变“请进来学”为“走下去教”;加强现代远程工作教育,变“形式分散”为“实质集中”,灵活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覆盖面。学有所用,实行重点理论学习与全面能力培养相结合,培训内容求全。坚持把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放在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内容的首位,做到所有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同要求、不放松。在重点学好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党员,落实不同的提升全面能力的培训内容,拓展学习做好基层工作所需要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知识学习,确保培训内容全面、不落后。实践锻炼,实行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训载体求实。在抓好思想教育的同时,狠抓实践教育,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各类竞赛活动和和各种创先争优、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志愿者服务等实实在在、看得见的主题实践活动。建设特色培训实践基地,由党员根据兴趣爱好、生产特点自主选择培训基地学习,把党员教育培训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吸引力。
    三是构建“大保障”,持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长效。建立健全党的“一把手”抓党员教育工作的考核机制。事实证明,哪个党组织的领导重视抓党教工作,那个党组织的党教工作就做得好,那里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更加明显。要把“一把手”抓党教的工作列入双向述职的重要内容之一,把能否做好本单位、本辖区内的党教工作作为衡量一个领导是否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能否驾驭全局重要标准。2011年,我们在这一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就是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绩效考核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双向述职评议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与他们的政绩直接挂钩起来。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整合现有的教育管理资源,坚持和完善以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门为主体成立党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定期研究工作、定期召开党员教育经验交流会,提高对基层的指导力度,做到党员"教育、管理、监督"三位一体,逐步实现教育管理系统化。建立健全党教工作投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足额预算,不断改善教育条件,逐步实现党教工作现代化。

 

(作者: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