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论坛
念好人才“三字诀” 推动跨越新发展
时间:2014年09月17日信息来源:不详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2013年工作情况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强调了人才事业的重要性,为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离不开人才支撑,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而在武冈乃至整个邵阳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慢,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个人发展机会有限,人才难引进、留不住,用不好,人才工作更是成为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构筑适应区域经济跨越发展的人才体制机制?笔者以为,关键是念好“三字诀”。

念好“大”字诀,广纳天下英才。一要大气。就是有大气的胸怀,海纳百川,求贤若渴;有用才的胆略,唯才是举,大胆使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不惧众流,方为江海。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如果人心禁锢、心胸封闭,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对外开放”。武冈地处山区,受自然、历史、经济等因素制约,思想观念相对保守,庸俗关系学还有一定市场,亲亲疏疏、论资排辈、嫉贤妒能的现象依然存在,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开放和发展。反观历史,历代开明君主和有识之士,无不超然大气、唯才是举。曹操三下“求贤令”,聚集了强大的人才集团,为三国最终归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重用谏臣魏征,调整统治政策,乃有“贞观之治”。他们的成功告诉我们,只有去除狭隘的“小家子气”,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才能聚得英才,共谋发展。二要大度。就是要承认人才差异,理解和包容人才。钱学森先生曾说过,“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就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他认为,环境要宽容地对待人才,容忍他们的失败与过错,否则人们就只敢“人云亦云,明哲保身”了。事物本来就是在失败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既然用才,就要充分理解和信赖他们,在使用上“扬长避短”,在保护上“扬长容短”。如果对人才期望过高,苛求完美,缺乏大度之心,求全责备,很可能会导致无才可选、无人可用、进而埋没人才、贻误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关爱。三要大方。现行的人才体制依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时代“吃大锅饭”的现象。在一个单位,业绩突出、贡献大的人,他所获得的回报并不比别人多,排资论辈、平均主义的现象依然很严重,这种“付出”与“回报”的不同步,不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是造成优秀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激励机制,以适当的待遇引才、聚才、留才。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工资、业绩、贡献紧密挂钩的激励机制,实现贡献与回报的“齐步走”,使各类人才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后续服务和配套支持,进一步完善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优化人才创业发展环境,开辟绿色通道,积极主动为他们解决好家属就业、子女读书等生活上的困难,解除后顾之忧。

念好“实”字诀,确保才尽其用。《晏子使楚》有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此话的寓意在于: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可能有很大差异,对于不同的事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照搬复制。人才的选用同样如此。一要根据地方实际,因需引才。人才是否有用,取决于一个地方对其作用的需求程度。有些地方领导,对人才一味贪多求全,不顾当地产业结构、品牌特色、发展趋势,不惜血本,盲目引进。结果,人才因其作用与地方需求不匹配,出现“水土不服”,一则无益于事业发展,二则对人才资源造成了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在引进人才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弄清楚本地发展急需哪些专业、哪些层次的人才,采用怎样的方式引进才能得到效益最大化;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本着为地区发展负责、对人才发展负责的原则,深入调查了解,力争达到人才与经济社会互惠互赢的效果。当前,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我们急需引进那些紧缺的高层次的经济管理、金融投资、旅游策划等方面的复合型专业人才。二要结合个人实际,因人用才。每个人的能力和特长均不同,对于其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以及工作绩效如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只有当特长和工作相匹配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好人才就要结合人才的专业特长和研究方向,为人才量体裁衣,提供适合人才成长的岗位,并为人才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为人才施展才能、绽放光芒做好铺垫。三要遵循成长规律,因时育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人才,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伤仲永》就是违背人才成长规律的“活教材”,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有些地方为了留住人才,为年轻干部大开绿灯,“火箭提拔”,正是一种拔苗助长的短视行为。这些干部过早地被提拔到领导岗位,由于对基层了解不深,工作经验不足,不能适应岗位,结果适得其反,导致一些人才中途陨落。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是人才成长最根本的规律。唯有让人才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早日成长为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人才。因此,我们在人才使用上,要坚持向基层倾斜,向工作一线倾斜,大胆地将他们放在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进行历练,敢于压担子,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让他们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念好“活”字诀,激发人才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用活人才,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才之水活起来,一要注重择优,激发竞争活力。沙丁鱼不爱动,被捕上来不久就会死。于是渔民将一条鲶鱼放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厄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游动。这就是管理学著名的“鲶鱼效应”,其实质是一种竞争刺激,是激发人才活力的奥秘。无论哪支人才队伍,如果没有竞争,就会缺乏活力与新鲜感,从而产生惰性。这就要求我们打破论资排辈,坚持“竞争择优”,把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放在“大赛场”上一较高下,让那些真正有想法、有本事的英才良将脱颖而出,梯次涌现,形成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组”,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增添动力。二要注重交流,激发资源活力。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交流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内生动力。如果人才资源缺少流动,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逐渐丧失生机和活力。一个人在同一岗位、同一环境工作久了,就容易产生厌倦、懒惰情绪,甚至倚老卖老,因此有必要将其放入一个新的环境,对其施加新的压力,从而刺激人才能量的重新爆发。要全面推进人才的轮岗交流、挂职交流以及其他方面的专项交流,不断扩大交流面,多岗位、多形式锤炼人才,让人才在良性的流动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活力。三要注重导向,激发干事活力。“选什么人,用什么人,是风向标。导向正,则风气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今年,武冈市出台了《好干部评选与使用暂行规定》,从“讲政治,个人品德好;讲实干,工作业绩好;讲奉献,思想作风好;讲规矩,廉洁自律好;讲服务,群众口碑好”五个方面明确了“好干部”评选的具体标准,将符合要求的干部纳入好干部库,作为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为武冈干部队伍树起了风向标,对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关键在于是否建立起能够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导向机制,呈现出人才涌动的良好发展机制。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人才是引领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千里马。唯有“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才能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潜力,方能推动邵阳地区在后发赶超的征程中阔步前行,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作者系中共武冈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作者:未知)